7月22日,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在京召開。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、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會上發言時提到,我國類型豐富、主體多元、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,博物館數量10年增長60%;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10年來分別增長58%和88%。
李群說,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文物保護與考古取得新成效:公布了兩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、石窟寺等專項調查,各級各類文物資源保護管理制度不斷完善;長城、大運河、絲綢之路、傳統村落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相繼竣工,預防性保護、系統保護積極推進;數以萬計館藏珍貴文物、重要出土文物得到搶救修復,博物館標準化庫房建設基本完成,文物保存狀況持續改善。
此外,中華文明探源工程、“考古中國”重大項目成果豐碩,深??脊艑崿F“零的突破”,在基本建設考古中搶救了保護大批珍貴文物,考古工作為塑造全民族歷史認知提供有力支撐。
同時,文物安全“嚴防嚴打嚴管嚴治”機制不斷完善,打擊文物犯罪、查處法人違法、整治火災隱患取得重要成果,城鄉建設中破壞文物的行為得到堅決糾正,文物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構建,文物安全形勢持續向好。
李群說,我國類型豐富、主體多元、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,博物館數量10年增長60%,年度舉辦展覽數量增長144%、接待觀眾數量增長119%,免費開放不斷拓展,參觀博物館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部分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深入實施,贛南、延安等革命舊址煥發新彩,廣西湘江戰役、青海原子城等保護項目成效顯著,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、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紀念館等建成開放,紅色資源發揮重要教育作用。我國還積極參與國際文化遺產領域治理,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6項,中外聯合考古漸成規模,文物保護合作工程扎實開展,文物進出境展覽異彩紛呈,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亮點頻現,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“金名片”。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也實現了新提升。
“十年來,我們堅持黨對文物工作的全面領導,堅守中華文化立場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不辱使命、守土盡責,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?!崩钊赫f,下一步將奮力推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,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。